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5-11-03 09:56
作者:王志高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一个实际行动比一沓文件更重要,再好的政策也需要实际行动来见成效。最新一期《半月谈》杂志刊发报道,聚焦基层一些单位存在的“跑步机现象”——远看满头大汗,近看原地踏步,看似忙来忙去,却在做无用功。
一些干部为何在“跑步机”上停不下来?一是“安全垫”太厚。在文件与会议构筑的“跑道”上,没有风险,无需担当。责任在层层分解中消弭于无形,最终落在“留痕”的台账上。在基层某些干部看来,纸面闭环就是免责闭环,长此以往,实干精神逐渐消退。
二是“套利点”太香。某些考评体系下,十张精美PPT或能胜过一件民生实事。材料厚、概念新、口号响,便可换取表扬与资源,“笔杆子”成了“摇钱树”,干得好不如写得好。
三是“传染链”难断。一旦“材料秀”获得认可,便迅速被复制模仿。踏实干事者反而成了异类,“假动作”成为集体默契,“真落实”遭遇逆向淘汰。
某些基层干部自嘲“每人抱一袋水泥绕工地跑圈”,道出了深处的无力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而针眼却被各种报表、APP、排名堵得严严实实。时间被切成碎片,精力被撕成纸条,最后实干无形中让位于“速干”——先报总结再说。大家渐渐学会用假动作对冲真任务,用“文件落实文件”,把跑步机的皮带跑得飞快,让上面看见“我在动”,让群众听见“马达响”。
然而,皮带再炫也生不出粮食,材料再厚也盖不住裂缝。当“跑步机”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买单的是整个基层治理质量:政策空转消耗公信力,资金滴漏浪费公共财政,干部内卷透支职业热情,群众无感积攒信任赤字。更可怕的是,它反向塑造了一种形式主义人格——睁眼先看微信群,闭眼还在改措辞;开口就是对标对表,落脚无力对民对心。
要让干部从“跑步机”上走下来,必须拆掉“安全垫”、堵住“套利点”、切断“传染链”,构建脱虚向实的制度闭环。关键要让考核“称重”而非“计量”,减少报送率、开会率等过程指标,把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设为硬杠杠。毕竟材料可以补,民心补不了;台账可以造,口碑造不出。
同时,要让问责“见人”更“见事”,对“材料政绩”造成重大损失的,倒查“笔杆子”与“拍板人”,把层层压实责任真正压到具体人头。激励制度要向“泥土”倾斜,财政奖补、评优评先、职级晋升要向一线解决问题的干部倾斜,用“泥土指数”替代“纸张厚度”。此外,还要给基层必要的“留白”,压缩“一票否决”事项,精简督查检查考核,让干部有时间蹲在田埂上,让政策的“天线”接通民生的“地气”。
大地不会说谎,脚步有多深,泥土最清楚;群众不会看走眼,干部好不好,掌声最诚实。当你把跑步机挪开,把水泥袋放下,真正踏进夜色里的村庄,会听见灌溉渠的流水声、脱贫户的爽朗笑声、夏夜的蛙鸣蝉唱。那一刻你会明白:实干不是仪表盘上的数字,而是数字背后的温度;政绩不在红头文件里,而在文件之外的笑脸上。
时代从不为“假跑”鼓掌,群众不会被“虚功”感动。历史只铭记那些把水泥砌进墙里、把汗水滴在土地上的人。(王志高)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
QQ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提前供暖”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