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珍贵档案京剧剧本公开

2025-06-13 06:27来源: 北京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北京日报讯(记者李祺瑶)昨天,市档案馆举办“档案寻声·戏韵悠长”京剧演出活动,同时发布新书《民国档案中的京剧剧本》,一批馆藏珍贵民国档案京剧剧本首次公开,为观众讲述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中的故事。

  市档案馆一层报告厅,北京京剧院专业演员登台,为观众带来《春秋配》“捡柴”一折的精彩表演。现场设置了丰富的互动环节,邀观众参与京剧表演动作教学、京剧知识竞答等趣味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京剧文化、感受档案魅力。观众刘女士说,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京剧表演,还能学习档案知识,体验感非常好。

  最新发布的《民国档案中的京剧剧本》共6册,首次公开1936年至1937年间北平市京剧演出的珍贵剧本档案。“希望通过专业解读,带领观众探寻档案中蕴含的文化密码和艺术价值,为观众打开了解京剧历史与社会文化的窗口。”市档案馆编研处工作人员王海燕说,这些珍贵档案不仅收录了“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代表作《虎乳飞仙传》《北国佳人》等剧目,还包括《群英会·借东风》《一捧雪》《春秋配》等流传至今的经典剧目,再现了民国时期京剧演出的原真生态。

  中华戏校的修订剧本等一批档案公开,从侧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王海燕介绍,中华戏校创立于1930年,最初称“北平戏曲专科学校”,后改名为“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简称“中华戏校”,1941年停办。“中华戏校是在民国时期戏曲改良运动的大背景下成立的,区别于旧式的科班,采用新式学校的管理方式,注重文化课学习,倡导文明生活的新风尚。”她说,通过档案可以看出,这所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演出的同时,还致力于京剧传统剧目整理改编,也创编了一些新剧目,其中渗透了鲜明的改良思想。

  国际档案日期间,市档案馆将持续举办“走进档案相约兰台”系列活动,展示档案编研、修复和仿真复制等方面的成果,邀观众体验漆扇制作、欣赏京西皮影戏等,充分挖掘档案文献价值,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 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42年7月,画面中身着戎装的少年目光如炬、坚定刚毅。新中国成立后,王生转战公安战线与工业建设前沿,先后在无锡市公安局、江苏省公安厅和南京钢铁厂工作。
01
这是7月31日在新疆伊犁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拍摄的麦田(无人机照片)。近日,在位于天山北麓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成熟的小麦迎来收获。近日,在位于天山北麓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成熟的小麦迎来收获。
01
2025年4月22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拍摄的弱水河与狼心山风光。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2024年7月3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拍摄的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无人机照片)。
01
7月3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长平村一处葡萄基地,党员志愿者、民兵帮助农户排水通渠。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热带风暴级)的中心已于7月30日凌晨和下午在浙江省舟山市和上海市奉贤区先后登陆。
31
7月26日至30日,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夫·格林率飞虎队老兵后代及多所飞虎队友谊学校的师生访问湖北。
31
夏日时节,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茂密,气温适宜,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避暑休闲。
31
当日,“长安二千三百里”——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位于北京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揭幕。当日,“长安二千三百里”——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位于北京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揭幕。
29
盛夏,内蒙古各地草原迎来最美的季节。盛夏,内蒙古各地草原迎来最美的季节。盛夏,内蒙古各地草原迎来最美的季节。盛夏,内蒙古各地草原迎来最美的季节。盛夏,内蒙古各地草原迎来最美的季节。
30
近日,持续降雨过后,位于宁夏境内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近日,持续降雨过后,位于宁夏境内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近日,持续降雨过后,位于宁夏境内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30
当日,“长安二千三百里”——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位于北京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揭幕。展览展出了近年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雄安古州城遗址开展考古发掘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展出相关出土文物百余件,其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修复的唐代龙首、战汉时期陶量等珍贵文物首次以修复完成状态向公众展示。
2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