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优质供给从何而来

2025-06-06 09:23来源: 人民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重庆两江新区,新能源汽车即将驶下产线。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等

  湖北省博物馆,游客在体验VR数字产品。

  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摄

  00后为“情绪价值”解锁消费新场景,中年人用智能科技重构生活仪式感,银发族在康养旅居中享受诗意人生……今天,消费市场正在发生新的积极变化。

  面对日益个性化、品质化、场景化的消费升级趋势,优质供给从何而来?

  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看看什么是优质供给——可以是一场酣畅淋漓的音乐会,也可以是一次亲近乡野的精品民宿体验,还可以是一款解放双手的扫地机器人……

  优质供给不是奢侈品的代名词,而是能直击消费者心坎,顺应智能化、绿色化、健康化发展趋势,切实改善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幸福感的产品和服务。

  环顾身边,这样的实物商品比比皆是——能用多种语言互动的智慧生态家居、应用保暖“黑科技”的智能温控羽绒服、让我们爬山更轻松的外骨骼机器人……2024年,全国新增消费品2100多万种,不少优质产品成为消费者的“新宠”。

  优质产品持续涌现,离不开我国日益完善的供给体系。看产业端,我国规模以上消费品企业已达18万家,占全国工业企业的38%。

  不断丰富优质供给,是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的重要抓手,也是企业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跃升的发展方向。

  如何让优质供给越来越丰富?

  以有效需求牵引供给,以高水平供给创造需求。企业既要精准把握消费趋势,不断巩固产品优势,更要通过前瞻性创新,持续开拓消费空间。

  优质供给,就藏在实验室的技术创新中。

  外观酷似米老鼠脸形的海尔三筒洗衣机,能分区洗涤袜子、内衣、外套,精准破解了消费者的洗衣痛点,不少网友直夸“企业听劝”。三筒独立驱动、AI识衣算法……“听劝”的背后,实则是企业科技硬实力与市场洞察力之间的共振。

  作为全球家电第一大技术来源国,我国家电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的67.34%。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全球领跑。一项项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化作千家万户的智慧生活场景,既不断提升着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助力企业从跟跑者成长为领跑者。

  优质供给,也藏在产业链的数字转型中。

  不到一分钟,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驶下产线——这是我国汽车头部企业的生产速度。繁忙有序的自动化生产车间,整车实现快速组装,离不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数字协同与高效配合。

  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数字新模式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成为研发设计人员的技术帮手,反向定制模式使高端定制服务进入大众日常……目前,八成以上轻工业企业使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近一半企业实现网络化协同。在汽车、家电、服装等行业,柔性生产、智能理货、协同设计等“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加速普及。

  优质供给,还藏在更贴心的服务体验中。

  免费改裤脚、免费充电宝、免费宠物寄存……胖东来把免费服务玩出了花。84项贴心服务,让胖东来超市成为消费者口中的“5A级景区”。一个个温暖的服务细节,使消费者在“买买买”中收获了更多快乐。

  电商物流企业也在提升服务——与时间赛跑,向空间拓展,包裹送达越来越快,包邮地区越来越多。如今,“好服务”正在不断深化“好产品”的内涵,推动企业与消费者建立起更紧密的情感连接。消费者满怀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待,于细微处感受升腾的服务温度。

  优质供给,更藏在多业态的跨界融合中。

  当传统艺术邂逅现代潮流,会激发出怎样的消费势能?泡泡玛特与艺术家常沙娜联名推出敦煌主题盲盒,一经上市便成为“抢手货”,千年文明实现破圈,变成了艺术衍生品。

  这样的融合还有很多——新式茶饮牵手国漫IP,一杯一盏中调制出跨次元的奇妙滋味;唐宫夜宴走入商业街区,梦回大唐的穿越之旅让沉浸感拉满……在消费升级的潮流中,多元业态融合转化正在拓展优质供给的边界,催生出更多让消费者惊喜的新产品、新场景。

  从数量优势走向质量优势,是优质商品日渐丰富的过程,也是中国品牌集体跃升的过程。

  在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突围的征途上,中国品牌步履坚实:华为三折叠屏手机以颠覆性设计成为科技潮品,让海内外消费者“种草”;安踏、李宁等企业将中国风元素注入运动服饰,在国际赛场绽放光彩;百雀羚、谢馥春等美妆老字号以年轻化表达再出圈,在焕新中彰显文化自信……

  这些跃动的创新实践,标志着中国制造正撕掉“代工”“低端”等陈旧标签,向“微笑曲线”的高端振翅高飞。

  从需求侧升级到供给侧改革,从技术破壁到文化赋能,中国企业不断书写崭新故事。当有效需求与优质供给形成良性循环,中国制造必能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无限可能。(本报记者 韩春瑶)

[责任编辑: 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12
10日中午12时40分,该基地剖腹诞生了第一头克隆牦牛,体重33.5公斤。这头新出生的克隆牛犊个头比正常新生牛犊较大,全身通黑,能够正常行走,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12
入夏以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7月8日,游客在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体验民族服饰。
12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
11
青岛老龙湾海域,船艇列队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青岛小麦岛附近海域,市民和游客乘坐帆船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11
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7月10日,在沈阳中街,游人从冷饮宣传海报前经过。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11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新华社记者 厉彦辰 摄  作为我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感慨:“打开舱门那一刻,就是圆梦时刻。
10
7月9日,救援人员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西河街附近转移受灾群众。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10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国内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pagebreak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
10
7月8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展出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面回顾抗战烽火、峥嵘岁月。
0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