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每一道皱纹下的不便

2025-03-12 09:13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927年,德国导演弗里茨·朗在科幻电影《大都会》中,描绘了机器人替代人类劳动的场景。片中机械人玛丽亚身披金属外壳,动作僵硬却力大无穷。彼时的观众未必能料想到,百年后,借助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机器人不仅走入了现实,更会把温情注入暮年——它们不再冷硬如铁,而是可以化身银发族的“隐形拐杖”,托起人类晚年的尊严。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了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基准。

读懂每一道皱纹下的不便

  该标准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全球老龄化社会的迫切需求。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21亿,其中4.26亿人年逾八旬。衰老带来的是感知衰退、体力流失,失能风险逐渐升高,让养老问题愈发沉重。

  如何应对老龄化?无论之前人们提出了多少种设想和方案,都不如科技拓展的应用场景更具讨论价值。互联家庭环境下的养老机器人,正成为破解养老困局的一把钥匙。

  从媒体公布的信息可以看出,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以老年人生理、行为特征为纲,细分功能与性能。从健康监测到紧急响应,从家务协助到助行外出,技术条款涵盖生活全场景。噪声控制、无障碍设计等细节,更显人文关怀——科技的温度,就在于读懂并能够照护每一道皱纹下隐藏的不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牵头制定此标准,绝非偶然。昔年“世界工厂”之名,今日已升级为“标准策源地”。从跟随到引领,中国科技正以“和而不同”的智慧,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再造养老规划。

  标准虽然不是终端产品,但它为设计、制造、测试提供统一标尺,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品质跃升。除了满足老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厂商还须精准捕捉老年心理,比如以通信支持强化亲情纽带,用娱乐功能滋养精神世界。就像赵丽蓉在小品里说的那样:“你以为我们老年人吃点儿好的,穿点儿好的,再找个老伴,这就幸福了?不对,我们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礼记》有言:“老有所终,壮有所用。”机器人养老,非以机器代人,而是以科技护人。现在完全可以憧憬不久的将来:健康数据实时上传,家人医护远程联动,独居亦非孤岛;家务机器人端汤倒水,助行设备稳托步履,衰老不再是自由的枷锁;脑机接口刷新生活体验,高品质生活触手可及。

  这些不再是海市蜃楼的场景,细究起来,更暗合了中国古人的大同理想。标准是超越国界的,惠及全球,人人暮年皆可享有平等与尊严。技术无疆,人文亦无疆。

  然而科技的“双刃效应”,不可不察。为了获得便捷的老年生活,势必要将大量个人情况放到网上。数据隐私若遭滥用,温情恐变镣铐;过度依赖机器,人际或渐疏离。古语云,过犹不及。如何在效率与伦理间寻得平衡,如何在标准和个性中求取双赢,考验人类智慧。但只要方向定了,标准有了,发展中的问题将在更快的发展中得到解决。

  从《大都会》中的冰冷幻象,到今日“隐形拐杖”的浮出水面,人类用百年光阴,终将科幻照进现实。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的发布,不仅是技术的里程碑,更是文明的刻度——它丈量出一个社会对长者的敬意,亦标注了人类对未来的期许。银发浪潮中,唯以科技为舟,仁心作桨,方能驶向“老有颐养”的彼岸。(熊建)

[责任编辑: 赵希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日,我国多地仍持续大风降温天气。当日,我国多地仍持续大风降温天气。当日,我国多地仍持续大风降温天气。当日,我国多地仍持续大风降温天气。气象专家提醒,市民外出时需注意安全,做好大风和沙尘防护。
14
4月13日,广西南宁市天气晴好,不少市民利用周末来到民歌湖上泛舟游玩,享受明媚春光。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4月13日,广西南宁市天气晴好,不少市民利用周末来到民歌湖上泛舟游玩,享受明媚春光。
14
4月13日,游客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下渚湖奇幻谷杜鹃花海中漫步游玩(无人机照片)。春日花开艳丽,人们纷纷寻芳踏翠。春日花开艳丽,人们纷纷寻芳踏翠。春日花开艳丽,人们纷纷寻芳踏翠。
14
我国北方多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13
3月28日,童光荣(右)和莫双双在位于越南首都河内的家中接受采访。除此之外,童光荣和莫双双还召集一群在越旅居、喜爱音乐的国际友人组建“河内之声”国际合唱团,常与“新活力”乐团携手完成演出,奏响多元的友谊旋律。
13
4月12日,在日本大阪,演员在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开幕式上表演。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以下简称“大阪世博会”)12日在日本大阪举行开幕式。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以下简称“大阪世博会”)12日在日本大阪举行开幕式。
13
题:两地质公园“申世”成功彰显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利用成果 与此同时,当地将积极打造“地质+生态”“地质+研学”“地质+文化”等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公众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12
新华社发(赵揭宇 摄)  探险队员在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洞穴内科考。新华社发(赵揭宇 摄)  探险队员在洞内发现的“石葡萄”上长“石花”景观。新华社发(赵揭宇 摄)  探险队员发现洞内的“云朵石”景观。
12
这是竣工待交付的最后一套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超导磁体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无人机照片,4月11日摄)。这是竣工待交付的最后一套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超导磁体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无人机照片,4月11日摄)。
12
4月11日0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七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七号主要用于开展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验证。
11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