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北“硬”南“软”有了科学解释

2025-02-10 10:04来源: 人民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小麦有上万年的驯化历史。前不久,我国科学家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小麦品种分化的关键区域,并揭开了小麦演化的奥秘,相关成果刊登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该研究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学勇团队联合国内外科学家共同完成。

  小麦基因组极为复杂,经过长期培育,育成的品种丰富多样。张学勇介绍,科研人员挑选了17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对它们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进行从头“组装”,最终得到了高质量的基因组数据。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染色体跨着丝粒区域是小麦品种分化的核心区域。

  科研人员分析,我国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国外品种。这背后可能有个原因:我国小麦商业化育种发展的速度相对没那么快,在一定程度上让小麦的遗传多样性得以保留,品种的韧性也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一发现有望为以后调整作物育种体制提供参考。

  冬麦和春麦是怎么分化出来的?科研人员通过分析春化基因VRN—A1拷贝数的变异情况找到了答案。联合团队成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郭伟龙介绍,小麦的祖先种,像野生四倍体、栽培四倍体,基本上都是“春性”类型,体内基本只携带一个VRN—A1基因拷贝。后来,普通小麦发生了“冬性”突变,VRN—A1基因的拷贝数也出现了变化,小麦的抗寒性也随之改变。

  该研究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小麦地域饮食习惯潜在造就了小麦北“硬”南“软”。张学勇解释,小麦籽粒的硬度是影响面团结构的关键遗传因素,它受Pina和Pinb两个基因控制。当这两个基因中任何一个发生突变或者丢失时,籽粒硬度就会提高,用这样的小麦制作烘焙食品,口感会更好;要是两个基因都正常,就更适合加工馒头这类松软的食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将推动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研究迈入大数据时代,加快重要基因的挖掘与利用。(喻思南)

[责任编辑: 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日,我国多地仍持续大风降温天气。当日,我国多地仍持续大风降温天气。当日,我国多地仍持续大风降温天气。当日,我国多地仍持续大风降温天气。气象专家提醒,市民外出时需注意安全,做好大风和沙尘防护。
14
4月13日,广西南宁市天气晴好,不少市民利用周末来到民歌湖上泛舟游玩,享受明媚春光。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4月13日,广西南宁市天气晴好,不少市民利用周末来到民歌湖上泛舟游玩,享受明媚春光。
14
4月13日,游客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下渚湖奇幻谷杜鹃花海中漫步游玩(无人机照片)。春日花开艳丽,人们纷纷寻芳踏翠。春日花开艳丽,人们纷纷寻芳踏翠。春日花开艳丽,人们纷纷寻芳踏翠。
14
我国北方多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13
3月28日,童光荣(右)和莫双双在位于越南首都河内的家中接受采访。除此之外,童光荣和莫双双还召集一群在越旅居、喜爱音乐的国际友人组建“河内之声”国际合唱团,常与“新活力”乐团携手完成演出,奏响多元的友谊旋律。
13
4月12日,在日本大阪,演员在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开幕式上表演。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以下简称“大阪世博会”)12日在日本大阪举行开幕式。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以下简称“大阪世博会”)12日在日本大阪举行开幕式。
13
题:两地质公园“申世”成功彰显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利用成果 与此同时,当地将积极打造“地质+生态”“地质+研学”“地质+文化”等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公众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12
新华社发(赵揭宇 摄)  探险队员在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洞穴内科考。新华社发(赵揭宇 摄)  探险队员在洞内发现的“石葡萄”上长“石花”景观。新华社发(赵揭宇 摄)  探险队员发现洞内的“云朵石”景观。
12
这是竣工待交付的最后一套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超导磁体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无人机照片,4月11日摄)。这是竣工待交付的最后一套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超导磁体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无人机照片,4月11日摄)。
12
4月11日0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七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七号主要用于开展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验证。
11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