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期,影响广西的台风预计有5-7个,较往年偏多1-2个

2022-04-20 13:33来源: 广西新闻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广西即将进入主汛期,根据预报,今年我区属气象偏差年景,防汛抗旱总体上形势严峻。4月19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广西防汛救灾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汛期,影响广西的台风预计有5-7个,较往年偏多1-2个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上,对广西2022年防汛抗旱形势进行了介绍——

  一是平均总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多,今年年初以来降雨偏少,主汛期出现区域性、阶段性暴雨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大。

  二是我区处于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地区,极端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偏大。

  三是防洪减灾体系还不完善。我区大藤峡水利枢纽、洋溪水利枢纽等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尚未建成,部分水库、水闸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防洪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同时突发性灾害预警能力不足,特别是局地强对流天气导致的短历时、突发性暴雨洪水预报预警精准度仍需提高。

  四是基层防灾救灾能力不强。目前我区的乡村电力、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仍较薄弱,边远山区遇到极端天气很容易造成电力中断、道路冲毁、通讯失联,救援救灾难度很大。

  五是基层应急机制磨合还不到位。

今年汛期,影响广西的台风预计有5-7个,较往年偏多1-2个

  3月31日,融安县举行水库防洪度汛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救援队伍的协作能力和群众防灾避险意识。韦荣军 摄

  今年广西汛期

  可能出现旱涝并存的局面

  全年影响广西的台风偏多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已成为新常态。今年以来,广西的天气气候也较为复杂多变,冷暖起伏大、阶段性降雨偏多、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较为严重。如1月28日至2月25日,我区出现了2009年以来最严重的持续低温雨雪寡照天气过程,阶段性降雨量是历史同期最多,其中2月19-20日强降雨引发了我区近10年来同期的首次洪涝灾害。进入3月以后,我区大部气温偏高,平均偏高3.3℃,为1951年以来第二高。

  经与国家气候中心、华南区域气象中心联合会商研判,预计今年汛期(4月至9月),广西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平均总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多,降水分布不均,可能出现旱涝并存的局面,全年影响广西的台风偏多。


  预计,暴雨过程集中期:桂北出现在5~6月、桂南在7~8月,出现区域性、阶段性暴雨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大。后汛期桂北降雨偏少,我区可能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

  汛期平均气温略偏高,高温日数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

  预计汛期影响广西的台风有5-7个,较往年偏多1-2个,对桂南有较大影响。

  今年广西出现区域性大洪水概率大

  今年,2月中旬就出现我区首场超警戒水位洪水,时间较往年提前了约1个月,需提高警惕。根据水文部门的预测,今年我区江河水情态势总体属偏差年景,出现区域性大洪水概率大,汛期柳江干流及支流古宜河、龙江,左江支流明江及桂南沿海部分河流等江河可能发生5~10年一遇洪水,部分中小河流甚至可能发生50年一遇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是今年需重点关注的区域。

  在区域性、阶段性的强降雨偏多的情况下,我区山洪灾害点多面广,强降雨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造成灾害,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山洪多在夜晚暴发,这使得群众必须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

  自治区水利厅提醒公众,汛期要多关注天气变化,注意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尽量避免到山洪灾害预报风险大的区域活动。要树立山洪灾害的风险意识,掌握避险知识,了解本地山洪转移路线。一旦收到发生山洪灾害预警信息,不要慌张,有序快速转移到安全区域。如突遇山洪灾害,要果断向河道两侧高地快速躲避,不要顺着河道跑,更不要涉水过河;如山洪到来时来不及转移,要立即爬上屋顶等高地站立,设法以各种方式与外界联系求救,等待救援。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广西水旱灾害公众查询系统”,快速便捷查询、接收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信息。

  广西日报-广西云记者 黄静 吴婷婷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2024年11月,中央社会工作会议首次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可以说,能否破解加装电梯的难点堵点,考验的是各地社会工作调解矛盾、凝聚共识的能力和水平。
10
3月9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新华社记者 周荻潇 摄  3月9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09
通过9张可视化场景动图,感受2024年在数字中的检察力量。
09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书记就做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作出深刻阐释,强调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08
产业是科技创新的载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支撑。抓产业创新,既要加快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也要焕新升级传统动能。
08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08
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特别国债……2025年,我国财政政策“工具箱”持续加大力度,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发力点。2025年,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蹄疾步稳。
07
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 一个个庄严承诺 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项项民生部署 传递出以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的鲜明信号 
07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改革”一词总共出现了40多次,是今年报告特别重要的关键词。编导:罗林岚、胡心懿 
07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