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在陕西建成

2022-04-17 10:39来源: 新华社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什么是考古?考古怎么干?考古有何用?在刚刚落成的陕西考古博物馆,这些问题通过考古发展历程的梳理、精品文物的展陈及保护技术的展示,会一一得到解答。

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在陕西建成

  这是刚刚落成的陕西考古博物馆(4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陕西考古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设计,是依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历年来田野考古工作实践和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成果,以考古学的学科发展为主线,展示考古工作过程、技术方法、研究思路等的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室内展陈面积5800平方米,室外展陈区域100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4218组5215件。该馆常设展览以“考古圣地 华章陕西”为主题,分为“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个篇章。室外有田野考古主题展示区、陶瓷石刻文物展示区等。

  博物馆中,有多件以全新理念和先进技术进行保护修复的展品,如通过浇灌石膏液体获得完整形态的周代木俑、历经千年真颜仍驻的唐代牵驼俑,还有整体“打包”后完整搬进博物馆的西周时期车马坑和元代壁画墓。此外,还不乏石峁遗址的石雕与玉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汉文帝霸陵陵区的陶俑、将首次与公众见面的颜真卿书丹《罗婉顺墓志》等许多珍贵文物。

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在陕西建成

  这是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展出的元代壁画墓(局部)(4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陕西考古博物馆还建有考古研究中心、科技保护中心、综合管理中心和公众考古中心,从发掘到保护、研究、阐释、展示、传播,全链条展示考古学科的魅力。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陕西考古博物馆馆长孙周勇说,博物馆以考古学的学科发展为主线,将文物与出土背景结合、以考古的视角解读遗址,不仅勾勒出考古的发展脉络,而且使公众走进考古、了解考古,与社会共享遗产保护成果。

  记者:杨一苗、李一博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这是第25届盱眙龙虾节欢乐龙虾宴现场(6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当日,第25届盱眙龙虾节欢乐龙虾宴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龙虾节广场举行。当日,第25届盱眙龙虾节欢乐龙虾宴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龙虾节广场举行。
13
连日来,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辖区内的各村寨进入夏种农忙时节,村民忙着耙田、插秧,梯田上一派忙碌景象。连日来,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辖区内的各村寨进入夏种农忙时节,村民忙着耙田、插秧,梯田上一派忙碌景象。
13
6月12日,观众在“千年窑火 匠心传承”——德化陶瓷工艺美术作品展现场参观。当日,“千年窑火 匠心传承”——德化陶瓷工艺美术作品展开幕仪式在位于福州的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举行。
13
6月11日,本年度“离你最近”的满月现身天宇。6月11日,本年度“离你最近”的满月现身天宇。6月11日,本年度“离你最近”的满月现身天宇。6月11日,本年度“离你最近”的满月现身天宇。
12
6月6日,在东台嘉丽发绣厂,东台发绣传承人陈伯余工作前擦拭眼镜。东台发绣又称“墨绣”,是以人发为“线”,用苏绣传统针法进行绣制的一种传统刺绣工艺,作品质感纹理别具一格。
12
夏日里,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淀阔水清,游船往来穿梭,映照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夏日里,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淀阔水清,游船往来穿梭,映照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12
夏日时节,长江三峡中的巫峡一带奇峰壁立、草木葱茏,构成一幅幅壮美的山河画卷。夏日时节,长江三峡中的巫峡一带奇峰壁立、草木葱茏,构成一幅幅壮美的山河画卷。夏日时节,长江三峡中的巫峡一带奇峰壁立、草木葱茏,构成一幅幅壮美的山河画卷。
11
据了解,今年长江上游水库群已累计向中下游补水380亿立方米,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粮收获提供坚实水利保障。据了解,今年长江上游水库群已累计向中下游补水380亿立方米,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粮收获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11
夏日,长江瞿塘峡一带风光旖旎,美如画卷。夏日,长江瞿塘峡一带风光旖旎,美如画卷。夏日,长江瞿塘峡一带风光旖旎,美如画卷。夏日,长江瞿塘峡一带风光旖旎,美如画卷。夏日,长江瞿塘峡一带风光旖旎,美如画卷。
1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